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将“沙之害”变为“沙之利! 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换“新颜”

2022-08-17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初秋的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里,野鸭畅游在水中觅食,各种鸟儿不时轻啄水面嬉戏着,岸边游人三三两两驻足观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公园里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公园现有植物达30余种、鸟类有60多种,黑鹳、白尾海雕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每年都在递增。”8月17日,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一块黄河河流湿地,位于银川市黄河东岸,毛乌素沙漠边缘,其中湿地面积由黄河河流、泛洪平原湿地和月牙湖湖泊等组成,占比近七成。十几年前,这里因人为乱垦乱牧等原因,造成了湿地植被严重退化、沙化,加剧了风沙流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银川市在湿地恢复建设和保护管理中,选择由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和经营管理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模式,为湿地保护注入更多力量。
  “我们企业参与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延续的是治沙与湿地保护并重。”宁夏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田还滩,以及在沙漠与湿地的边缘种植红柳、沙柳、花棒等植被,进行生物治沙,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基本遏制了沙漠对湿地的侵害。此外,这里还建设了湿地管理站,修建保护围栏、管护码头、瞭望塔、鸟类观测亭等设施,联合宁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公园里实施了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湿地监测监控平台等项目,对鸟类、动植物、水资源及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监测。
  “根据监测数据证实,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向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保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历经十几年的生态治理修复,湿地公园在坚守治沙防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沙资源,已经将以往的“沙之害”转变为现在的“沙之利”。经了解,紧邻湿地周边村镇的百余名农民实现依托湿地就业,他们的家庭收入来源也从种植养殖转向服务业。“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湿地进入良性发展,带动周边百姓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该负责人说。(宁夏日报记者 李锦  实习生 马海红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