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守护者张欣——见证了黄沙古渡的蜕变

2020-06-25      来源:

17年来,宁夏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欣,以民营企业负责人和湿地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见证了黄沙古渡从一片荒漠变成如今的湿地绿洲。

他们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张欣从事湿地保护工作,要从2003年说起。当时,陶乐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月牙湖成立了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让黄沙古渡重回昔日辉煌,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欣和他的同事的命运,就与这片土地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如果说2016年的黄河外滩还是一片沼泽遍布的野滩,那么2003年的黄沙古渡,情况则更严峻,用张欣的话说:“根本看不出湿地样子,完全就是一片不毛之地。”昔日,黄沙古渡因周边农民环保意识不强,乱砍乱牧现象严重,导致风沙没有阻挡,逐渐侵袭着湿地,河岸边大片土地被荒漠掩埋。

作为一名企业家,张欣最开始看重的是黄沙古渡的旅游资源,但亲眼看到荒漠化的黄沙古渡,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发展旅游业固然重要,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更是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有了目标,在多方支持下,张欣他们从改变周边居民意识起,开始了对这块土地的改造。

十几年的坚守让这里大变样

张欣还记得,公司刚开始修复湿地生态时,用围网把规划的湿地围了起来,引起了周边很多居民的不满,有人找上门来“抗议”;有人偷偷摸摸翻过围栏继续乱伐乱牧……在这些人的眼中,黄沙古渡原本是一片野地,谁都可以去,凭什么要用围栏围住?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欣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他积极联系当地政府,通过政府的劝导,让居民们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渐渐地,唱反调的人越来越少了,工作终于上了轨道。

而除了与人斗,张欣他们还要与天斗。在没有进行生态修复之前,黄沙古渡是一片荒漠,风沙大、水土流失严重是这里最大的特点,为了防风固沙,恢复植被,张欣他们尝试在这里扎下草方格,种植各种树木。那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设施设备,都远不如现在,张欣他们的工作环境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几间临时搭建的帐篷,根本起不到什么防风防沙的作用,吃饭的时候,常常是吃一口饭,就同时吃下了一嘴的沙子。

不仅如此,因为风沙大,树木种植也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很多树木都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栽种,才能成功存活下来。“有时候,一场大风沙刮过,前期种植的树木就前功尽弃,不得不重新开始了。”张欣说。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修复,黄沙古渡成为集落日观光、治沙示范、湿地保护、黄河漂流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周边居民不仅享受到了宜居的生活环境,还应聘到黄沙古渡当维护员,解决了就业创收的问题。

时有失落但努力没有白费

十几年来,张欣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黄沙古渡的生态修复上来,也因此忽视了很多生活上的细节,冷落了自己的家人。

尤其是在前期,为了种植树木、防沙治沙,他常年待在工程现场,经常数个月不回家,最短也要几周才回一次家。这些年来,他已经忘了自己错过了多少次孩子的生日,错过了多少的结婚纪念日,面对家人偶尔的埋怨,他感到愧疚,面对家人的支持,他也感到愧疚,但一旦湿地公园有工作等着他,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往现场赶。

“人都是感情动物,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多少都会感到失落,但随着黄沙古渡变得越来越好,成就感渐渐取代了失落感,过去付出的一切,就都显得不值一提了。”说起这17年的历程,张欣的语气里只有欣慰。他告诉记者,从2009年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到2013年正式入选后,他觉得自己过去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下一步,他计划依托黄沙古渡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联合周边中小学,做好湿地保护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我们已经积极和月牙湖乡及周边学校联系,希望能把我们这里搞成一个教育基地。”张欣说。(记者 吴璇)